短期收益率可能上升,但長期收益率將保持穩定。
由於封城措施和經濟限制為疫苗接種活動、重啟以及商品和服務需求激增而讓路,2021年大環境的特徵是大大高於趨勢的增長及高於目標的通脹。這造成了利率上升環境,但並非直線上升。在再通脹的推動下,收益率在今年第一季度飆升,之後在夏季由於Delta變種病毒而下跌,但利率從第三季度開始恢復上行趨勢。在此背景下,由於息差自2020年以來收窄(圖1),主權債券利率出現負數,而風險較高的固定收益類別則錄得正數的超額回報。
踏入2022年,由於消費物價指數(CPI)數據繼續創數十年的高位,通脹成為市場焦點。我們預計通脹將從2022年中開始緩解,因為今年第二季度的高通脹成為更具挑戰性的可比數據。然而,月度通脹的波動將持續至2022年,供應鏈挑戰持續時間將超出最初的預期。本文將討論我們2022年展望的三個關鍵方面:
在強勁的宏觀經濟背景下,我們看到貨幣政策從寬鬆轉向緊縮。世界各地的央行已轉向更趨鷹派的立場,優先考慮退出透過量化寬鬆(QE)實施的刺激措施。美聯儲和其他央行已經開始縮減在新冠疫情時期的資產購買計劃;例如,美聯儲在11月宣佈將開始以每月-150億美元(100億美元國債,50億美元機構抵押擔保證券[MBS])逐步縮減其每月12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,目標是在2022年中結束該計劃。此外,各央行已經發出信號表示即將出現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加息。前端收益率因此回升,利率互換市場自從9月以來已經大幅提前加息預期(圖2)。
市場隱含一年政策利率變動(%)
2022年的政策利率上調似乎已成定局,尤其是考慮到通脹的持續性,但政府收益率是否上升得太高及太快? 可能是,當中有幾個原因。首先,我們認為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未來數年從大流行轉變為風土病,長期結構性低增長、低收益環境(圖3)不會發生重大變化。
其次,雖然預計未來6至12個月(至少)將面臨供應鏈挑戰和遠高於目標的通脹,但我們相信這些通脹壓力最終會消散。最後,雖然短期收益率飆升,但長期收益率更加穩定,導致年初至今的收益率曲線趨於看淡及平緩。長端的小幅上漲可能意味著通脹和增長預期較為溫和,並且短端上漲過快。儘管前端利率回升,但美國利率互換市場的價格走勢繼續反映低於1.75%的美聯儲基金利率(圖4),遠低於美聯儲點陣圖所反映的2.5%。
美國利率市場暗示的美聯儲基金路線
市場仍然對利率相對於目前水平的長期升幅到底有多大持懷疑態度,我們亦然。我們預計曲線將進一步趨平,因為前端收益率繼續被拉高,而後端收益率仍然較為穩定。
投資級 (IG) 和高收益 (HY) 信貸等風險較高固定收益類別的息差應繼續得到基本面的良好支持,基本面在充滿挑戰的2020年之後快速反彈。新冠疫情期間強勢的政策回應,包括央行購買投資級和某些高收益公司債券/債券ETF,有助於迅速穩定信貸息差,並限制下行的深度和廣度。在當前的信貸週期內,我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從下行、修復過渡至擴張。因此,投資級公司基本面之槓桿率、利潤率和EBITDA增長率已經顯著改善及現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(圖5)。由於強勁的基本面和外國投資者繼續尋求收益,儘管估值已經接近長期狹窄水平,但我們預計信貸息差將在2022年維持在相對緊縮的水平。最後,市場湧現更多「明日之星」債券的背景將有助於營造一個溫和的違約和降級環境。儘管估值考慮,但風險較高的固定收益息差仍然輕鬆超越政府債券收益率,並且應該會在2022年成為利差的良好來源。
我們預期的風險均集中於通脹。如果按月增長率繼續接近1%,央行可能別無選擇,只能開始迅速上調政策利率,進而拖累經濟復甦。高水平通脹加上顯著放緩的增長是最糟糕的情況,因為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可以應對滯脹。另一方面,通脹迅速放緩至低於美聯儲2%的目標水平將表明結構性低增長、反通脹力量(人口和技術等)比我們想像的強大,將可能需要財政政策以協助克服該等挑戰。